01 建筑业+互联网
在当前我宏观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期,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大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处于“焦虑”状态。许多企业专注于调整经营结构,实施战略转型,寻找内生式发展的新动力。那么,建筑企业内生式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呢?
许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信息化,试图通过信息互联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实现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02 建筑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为什么? 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中,建筑企业只有顺势而为,加快“建筑业+互联网”行动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 1、在当今三大主流趋势面前,中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时不我待。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以来,经历了四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 第二次是电气技术的应用,促使了电气化; 第三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催生了信息化; 第四次就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迈上了智能化。 前三次技术革命中都没能赶上,因此中社会的生产力落后了。这次不一样了,目前将“互联网+”提到战略高度,制定了“中制造2025”行动计划。 2、建筑企业信息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对我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的战略性举措,“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而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则是通过供给系统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的提升,实现供求关系的改善与供需平衡。建筑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领域,建筑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适应市场变化。 信息互联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将人们大量的、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交给计算机、移动端和互联网去完成,从而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固化优化管理流程、扩大管理幅度、提高业务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有效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等。 3、建筑行业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必须加快。 自上世纪80代初到21世纪初以来的互联网与管理信息协同化、集成化的应用,建筑企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岗位级”应用阶段。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小学阶段” 二是“级”应用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专业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在零散的软硬件应用基础上实现了特定模块的集成,可以称之为信息化的“中学阶段”。 三是“企业级”应用阶段。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阶段,此阶段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整体融合,总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可以称之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阶段。 四是“社会级”应用阶段。这是“互联网+”的真正内涵所在。目前,少数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在“互联网+”的鼓舞下,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组织专门力量与IT产业的专业公司。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研究生”阶段,它是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03 建筑企业信息化,步履艰难,难在哪?目前,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面临以下“八大难”: 1、企业管理标准化程度低,信息互联技术应用难; 2、企业信息系统异构繁多,“信息孤岛”林立,管理信息互通难; 3、商务成本与财务成本核算规则不统一,业务财务一体化难; 4、管理主体多元,目标诉求不一,管理信息透明难; 5、复合型人才匮乏,顶层设计不够,管理与技术融合难; 6、IT企业至今没有成熟的“企业级”信息集成技术产品管理信息集成应用推广难; 7、人们心气浮躁,热心跟风“造词儿”,企业管理信息化落地难; 8、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习惯难变,利益格局难改,企业管理信息化执行难; 04 建筑企业信息化,继续前进,如何进?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信息互联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还远远不够,还不能适应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要。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面对当前的形势,建筑企业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坚持有用、有效、有根“三有”原则,不被“新词儿”所忽悠。 “有用”是指企业信息化要以“用”为本,以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和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效”是指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为目的、为标准。 “有根”是指企业信息化一定要落到实处,落到工程项目上。 同时建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千万不能被所谓的“新词儿”所忽悠。要切忌囫囵吞枣 2、重点推动管理标准化,统筹顶层设计,实现企业管理与信息互联技术的“深融合”。 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反过来可以促进管理的标准化。没有一定的管理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就很难进行,如果强行上信息化,也必然会造成无谓的浪费,甚至返工重做。 企业管理标准化发展历程的划分方法可以说明两点: 一是管理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个逐步由低层级到高层级提升的过程; 二是管理标准化只有到了可数字化的4·0水平,才能够满足信息化的要求,才能实现标准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3、厘清思路,把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着力点”。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利润来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建筑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必须以工程项目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业主、企业和政府等相关方对工程项目的目标要求,做到“六好六满意”即:质量工期好,安全环保好、成本效益好、资金管控好、团队建设好、项目信誉好、业主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分供方满意、相关方满意、员工满意。 建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做好“三次经营”,即接活、干活、算账收钱。 4、遵循商业经营的基本逻辑,抓好以项目成本管控为主线的生产要素优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点”。 商业经营的基本逻辑是收支平衡。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经营,基本的就是要实现收支平衡。 5、建设管理信息因子标准化数据库,是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突破口”。 管理语言的不统一是建筑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上的“拦路虎”,尤其是商务财务的“一体化”,由于商务成本和财务成本的成本子项科目的名称、内涵和核算规则的不一致,使得业务财务“一体化”举步艰难。要实现管理语言的统一,就必须先实现管理的标准化。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出的管理标准化并不等同于管理的整齐划一。 6、关注用户需求,提高“移动终端”的易用性和愉悦度,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大“焦点”。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移动终端则是快速发展的关键。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加深,对移动终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原始数据的采集输入到管理运营数据的集成应用,都需要由“电脑终端”向“移动终端”的扩展应用,由重后台运行向轻量化应用转变,并且要不断提高“移动终端”友好性和愉悦度,这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大“焦点”问题。 7、真抓实干,统筹协同推进,成败与否在于“三只手”。 在以上我们明确解决了企业信息化的方向目标、基本思路、基本路径、工作重点、着力点、关键点、突破口和焦点之后,建筑企业信息化能否真正推进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成败与否在于企业的“三只手”。 这“三只手”就是:思路清晰、态度坚定的“一把手”;执行有力,勇于创新的“发烧友”;业务精通、任劳任怨的“操盘手”。在具备了“三只手”以后,企业就要对信息化作出总体规划部署,分步实施,动员全体员工热情参与,协调企业内外部力量,精诚团结,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充分沟通,密切合作,攻坚克难,共同推进。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收到好的效果。